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风险比较及政策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风险防范形势严峻,风险防范意识和战略指导有待加强。要转变思路、政策体系和企业行为,通过比较不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绩效差异,创新预警防范理论和实践,围绕相关支撑体系和制度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风险防范形势严峻,风险防范意识和战略指导有待加强。要转变思路、政策体系和企业行为,通过比较不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绩效差异,创新预警防范理论和实践,围绕相关支撑体系和制度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物流风险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完整的供应链来说,首先常见的业务风险是物流风险,主要表现为跨境物流失败导致的“两空”损失。常见的原因包括物流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包裹丢失、目的国海关扣缴、国内交货过程中的包裹丢失等。
不难看出,物流环节的风险因国而异。由于物流渠道发达,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物流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在其他**,特别是一些陆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如俄罗斯、巴西和非洲、南美的大多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面临较高的物流风险。以俄罗斯为例,在2014年**银行物流绩效指数报告中,俄罗斯物流发展水平排名**第90位,其中通关、发货等环节得分较低,表明选择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物流成本,还要承受时效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2) 库存积压和滞销的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将货物运至目的国境外仓库后,往往需要应对无法按时完成销售目标的困境,导致货物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链的断裂往往伴随着囤积和滞销的风险。近年来,临近销售旺季,库存积压、滞销等风险事件频发。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分析方面不强,习惯于抄袭资金,缺乏创新意识和对蓝海空间的敏锐感知,很少有企业能够与目标市场的特定消费需求相匹配,研发和选择资源的建立导致中国商品在目标市场的同质竞争更加严重,并诱发滞销风险。
商品囤积滞销的风险主要发生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具有巨大需求潜力和较强消费能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国出口企业为了获得订单交货期的优势,需要将货物运输到这些**的仓库进行销售,这容易造成货物囤积滞销的风险和二次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据调查,30%以上的中国企业在欧美**安排海外仓库的过程中,担心的是滞销商品的风险,这一风险高于政策性税收风险等其他地方风险类型。
(3) 知识产权风险
在营销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能面临因投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导致产品下架或删除链接的风险。除了存货积压,知识产权风险也使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人的诉讼和索赔对象。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常见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如仿制品)、外观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侵犯产品形象盗用等,这些知识产权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在竞争对手的跨境销售恶意诉讼中,财产意识淡薄,侵权行为侥幸或不知如何处理。
类似于货物囤积滞销的风险,这种经营风险主要发生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高的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美**。以美国为例,专利侵权司法程序非常普遍,对标的物的赔偿金额也相对较高,往往高达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如果专利权人能够证明被告故意侵犯其专利权,法院可以根据“原则上的填补”计算的赔偿额,支付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金。一旦诉讼被受理,当地法院将立即发布临时禁令。涉案商品不仅下架,而且冻结商户资金账户。
(4) 汇率风险
***,在完成销售后的跨境结算中,中国企业需要应对汇率风险的挑战。这种操作风险主要是由汇率变动较大的**(包括日本、俄罗斯、英国和一些发展中**)与消费者的交易造成的。例如,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退出欧盟。次日,英镑对美元汇率暴跌近10%,欧元也随之贬值。这一突发事件直接削弱了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电子商务企业利润和销售额下降。
从需求方面看,结算货币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会加剧跨境电子商务运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汇率剧烈变动时期,国外消费者会滋生观望情绪,降低跨境消费需求,并在贬值时结算货币化趋势加剧,国外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也将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中国商品消费的收费需求。
(1) 鼓励和支持跨境物流保险产品
从长远来看,跨境物流风险的防范有赖于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每个具体**的物流渠道建设来说,只有在业务量大、市场相对发达的情况下,物流企业才有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优势。然而,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发展规模恰恰受到物流因素的制约,形成困境。
在此背景下,针对物流企业或保险公司向市场提供的“跨境物流适当投资失败”赔偿保险产品的推出,已成为帮助跨境出口企业降低物流风险的有效策略。目前,少数实力雄厚的跨境物流企业已经向市场推出此类产品,但此类保险产品的保费仍然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一笔不小的支出。为此,政府监管部门应支持和鼓励跨境物流企业或商业保险公司向市场提供此类保险产品。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通过降低市场价格来补贴承销企业,提高市场接受度。对于经常在俄罗斯、巴西等地域辽阔、物流基础设施差的**开展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关注其具体业务实践,为其“量身定制”一批保险产品,在降低和防范跨境物流风险的同时,促进其出口业务量的增长,终促进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
(2) 引导厂商实施选材改革与创新
造成商品落后滞销风险的部分原因是在选择阶段缺乏对目标市场需求的分析能力,导致产品开发不匹配,海外仓库库存严重同质化。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让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了解和熟悉供给侧改革优化的思路。
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考虑设立一批由政府出资的**或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公益性跨境市场数据分析服务和智库服务。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骨干应由该领域的有名学者和具有丰富一线实际操作经验的商业精英组成。在深入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主要目标市场的基础上,为出口企业提供产品海外需求的行业趋势解读及相关咨询服务,针对欧美等竞争更激烈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布预警提示关于后门和滞销货物的风险。另一方面,宣传部门要广泛报道和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研发和选择改革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使企业深刻认识到产品供应同质化的潜在风险。
(3) 成立行业知识产权互助协会
2016年以来,在美国针对知识产权纠纷发起的一系列“337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中国企业,发起的调查数量同比增长110%。即使是没有所谓知识产权纠纷的钢铁产品等产品也被纳入“337调查”范围,要求中国被调查企业提供大量不相关信息,企业无法享有公平的辩护机会。事实表明,为了应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经营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过程中常见的知识产权风险,有必要建立以处理知识产权领域法律事务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协会。
一方面,小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常没有能力设立自己的法律部门,也难以承担获取高质法律资源的高昂成本,对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大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应对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获得了话语权。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组织知识产权风险和贸易摩擦方面的实践培训,或直接购买培训课程,或按学费比例给予补贴;同时,采取的措施是在协会内部采取措施,鼓励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风险预警、技术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4) 推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跨境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岗位对文化素质特别是外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这些职位都是由企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来填补的。这些一线运营商对跨境电子商务运营风险的认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企业在操作风险事件中所遭受的损失,特别是结算过程中汇率风险突发,也有一定比例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或操作粗心造成的。
可见,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汇率风险防范应从基层操作人才入手,坚持推进相关领域教学体系创新和改革,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引导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提高实用人才培养比例,尽快建立独立的本科和高职教育专业,组织行业制定部门研究学科建设的合理标准。在专业教学管理体系方面,可以适当降低高校实践教学团队的教育门槛,鼓励在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操作领域,特别是汇率风险防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行业精英,担任正式或兼职教师,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风险控制意识和管理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