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云海平台:战略蓄势 一念远方
摘要:广电互联互通云平台不仅具备了单集群1000+节点的大规模管理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全网SDN部署、安全服务交付、虚拟机业务在全网范围内高可用、无缝迁移、存储容灾备份、两地三中心管理、异地灾备等高级特性。同时,这个项目还获得了第八届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大会评出的“中国云计算开源优秀案例”一等奖。
作为IDC评出的OpenStack领域业务增速快企业,浪潮云海平台更是在OpenStack第18个版本Rocky发布后,欲将其融入到云海OS5.5版本当中,在OpenStack的版图扩张中,做到了荣耀加身。
同时,作为整个浪潮集团的战略业务,浪潮云海平台又是典型的“牛鼻子”业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令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感到压力倍增的是,部门不断的扩容和整合,比如2018年6月的云海IOP平台,8月的大数据平台的融入,在为浪潮云海平台不断增添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业务成长的压力。
正如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所说,“为什么说云平台是牛鼻子业务?杀牛吃的时候,牛鼻子并没有什么肉,但是没有牛鼻子,这头牛谁也牵不走”。所以,对于浪潮云海平台来说,就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积蓄实力,不能只盯在眼前。
这就是:战略蓄势,一念远方。
有种能力,需要用事实说话
云不是的,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没有企业会因为上云而上云,上云是通往数字化的便捷之径。客户需要的云计算能力,或者是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能力,而不是云本身。
所以,在真正应用场景下的云服务能力,是客户考量云平台的重要指标。
我们知道,Openstack自身的一些局限,导致Openstack私有云在节点超过500之后带来的运维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因此国内的Openstack项目很少有超过500个节点的案例。如何在Openstack私有云上部署更多节点,就成为了云服务能力的一个分水岭。
而由浪潮设计实施的基于OpenStack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项目,作为目前国内的广电云平台,单一集群规模超过1000节点、总规模近1500节点,在OpenStack实现大规模集群部署上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突破。
蒋永昌说,“首先,单一集群上千的节点规模体现了软件的成熟度,有没有能力管理那么节点;第二我们在通信协议和架构设计当中,有很多技术创新。”
据我了解,广电互联互通云平台不仅具备了单集群1000+节点的大规模管理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全网SDN部署、安全服务交付、虚拟机业务在全网范围内高可用、无缝迁移、存储容灾备份、两地三中心管理、异地灾备等高级特性。同时,这个项目还获得了第八届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大会评出的“中国云计算开源优秀案例”一等奖。
实际上,这个案例之所以能成为检验云计算厂商OpenStack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的标尺,正是浪潮云海平台在OpenStack从测试环境向生产环境的渗透加速、大规模集群管理、多云数据中心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能力的体现。
聚焦并“跑赢”Openstack
浪潮云海平台从云海OS5.0时代开始,就开始全面融入Openstack。之后逐渐成为Openstack圈子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IDC报告中,浪潮被评为OpenStack成长快的企业,增长率达到了303%。
蒋永昌认为,浪潮对OpenStack的态度完全取决于用户的思考,“近几年国内的客户都在成长,他们对OpenStack已经有比较新的认识,就像他们对X86服务器的态度一样,客户已经将OpenStack看作是成熟度高、又开源的好选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7年)》显示,以OpenStack、容器等为代表的开源技术应用愈发广泛,国内开源生态圈逐步建立。同时,有分析预测,OpenStack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对于那些渴望私有云能够媲美公有云的企业来说,OpenStack依然是一个的选择。
经过了8年的成长,OpenStack已经开始进入到正式的落地阶段,浪潮也更为坚定了OpenStack的路线。OpenStack第18个版本Rocky,在今年8月31日正式发布。针对R版本对裸机云和AI云的新特性,浪潮的InCloud也将在2019年做出优化,保证让客户可以得到适用的Openstack。